二手奢侈品包袋市場_香港回收_亂象叢生
如今,都市女性買賣二手奢侈品已經不是新鮮事,電影《北京遇見西雅圖》中,湯唯在西雅圖街頭拋售二手包袋的鏡頭也成為銀幕一景。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廣州二手奢侈品包袋回收和寄賣市場亂象叢生:真假包袋混賣、寄賣協議條款模糊、回收者不查貨品發票等情況并不鮮見。
混亂的市場現狀令買賣雙方和店家都成了受害者:有購買者——買到假貨還以為“撿了大便宜”,有寄賣者——簽協議“蒙查查”,包賣了錢也賠了,最 慘的是,還有的二手店鋪店家——不問包袋來源就寄賣,糊里糊涂就犯了罪。中國舊貨業協會2012年年底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舊貨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 1800億元,并以10%的速度增長。
記者采訪發現,熱衷購買名牌包袋的女士,輻射人群已經從學生到企業主,不少白領也以擁有一兩個名牌包袋為榮。與此同時,隨之而催生的二手奢侈品包袋市場也日趨活躍。
記者發現,廣州承接二手奢侈品回購和寄賣業務的店鋪從最初的一兩家,已經發展到近十家,分布在天河和越秀的高級商圈,以及天河南等買手小店,還有的隱身于中信廣場、創展中心、隆德大廈等甲級寫字樓中。有些店鋪還負責代購國外新品一線品牌包袋和衣服配件。
亂象一:買了假貨 想維權很難
記者走訪部分二手奢侈品店發現,這些店鋪大小規模不一,一般都會在貨架上陳列多個囊括各類國際名牌的包包,陳列數量在50至200個之間,知名 品牌包的基本款成為主打產品,價格從2000元到20萬元不等,愛馬仕等頂級品牌的限量版豪包一般放置在醒目的位置,配合燈光效果,不輸于專柜的陳列水 準,令人頓生購物欲望。
然而,記者發現,絕大部分店鋪中,真貨、假貨(包括超A,高仿,原版皮等級別)的包袋并沒有明顯的標志和標識,但如果客人問價,店員一般會告 知,同時,也有客人遇到過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購買過某二手意大利品牌包袋的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其刷卡時感覺“撿大便宜了”,但“一邊玩手機一邊心不在焉 開單”的店員卻未及時告知是仿品,令她很氣憤,卻退貨無門。
此外,很多店鋪基本就是店主自己憑經驗鑒定貨品真假,一旦顧客覺得買到了假貨,店主不會承認,而商場專柜也不會出具證明,消費者想維權非常難。
亂象二:寄賣交付協議 模糊條款多
以位于中信廣場的一家二手寄賣店的“代售交付協議“為例,該店鋪的協議范本,在附加服務費方面存在模糊條款。該協議規定:“如在約定期結束前提 出注銷代售協議,交付方需按照約定向代售方支付以代售價為標準相應比率的附加服務費”,然而,記者在該店一位客人與其簽訂的協議上看到,對于這一“相應比 率”,并無明確約定。
記者了解到,有些二手店鋪表示,對于售賣次數較多的熟客,僅進行口頭約定,畢竟這些客人“來去匆匆”,“放售量也大”,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 的奢侈品業內人士則透露,由此引發的糾紛并不少見。“尤其對于價格較貴的頂級奢侈品寄售,極易引發代售傭金方面的爭議和糾紛。”
亂象三:店家收包不收發票 易“惹禍上身”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店家雖然要求寄賣人提供合法的正規購物發票和憑據,但若寄賣人表示已經找不到或者是別人饋贈,店家也并不強求。天河路米×站店員明確表示“收包不需發票小票”,而林和東路一家店鋪負責人則表示“有發票的話可以提高包包售出的概率,沒有就算了”。
對此,廣東百健律師事務所陳勇律師提醒,如果寄賣者不能提供貨品來源依據,而店家的放賣價又低于市場價太多,店家這樣的做法極易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從而“惹禍上身”。
據陳勇介紹,最近的一個案例,便是一家奢侈品二手代售店的負責人,在沒有要求委托人提供合法發票的情況下,為其售賣了一件奢侈品,并收取了傭 金。之后,該委托人東窗事發,警方破案后追贓,問及涉案奢侈品去向,該委托人稱已經委托二手店售賣,而該店負責人最后被判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法院認 為,該店負責人作為該行業多年從業者,應該知道該奢侈品市場價,卻同意低價放賣,同時未要求提供發票并收取售后傭金,構成犯罪事實。
- 上一篇:公司買新衣除舊衣,新衣添置了,舊衣服_香港庫存服裝回收_怎么辦? 2020/6/11
- 下一篇:香港電子產品成網絡回收及二手交易“新寵兒” 2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