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非法垃圾場:租地-回收-分揀-填埋的灰色_香港填埋垃圾_產業鏈
2022/3/25 17:32:39 點擊:569
這個題為“垃圾圍城,北京——一個攝影師眼中的映像”的網帖僅在天涯論壇上就獲得超過13萬次的訪問和700多條評論。
垃圾填滿的幾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們、焚燒垃圾的滾滾濃煙、肆虐的蚊蠅和垃圾中覓食的奶?!W帖中攝影師用圖片語言默默講述著這一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在一張衛星地圖上,長年拍攝“垃圾圍城”的攝影師王久良用黃色標簽將自己拍攝過的非法垃圾填埋場標注出來:在北京中心城區外,密密麻麻的標簽已形成了一個黃色的“七環”。
“我自己在地圖上標注出來的就有四五百處?!蓖蹙昧紝Α爸袊W事”記者說,這些非法垃圾填埋場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區外一些區縣的農村地區。
令人痛心的是,“垃圾圍城”并不是北京特有的現象,事實上,除了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大中型城市,在全國的很多其他地方,這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我的老家是安徽的一個小縣城,縣政府所在的鎮,基本上每條河流都被污染了,護城河全都是垃圾,河水的水位極低,顏色綠油油的?!币晃痪W友如是說。
在廣西昭平縣境內,千年古鎮黃姚因為缺乏有效的垃圾處理設施,每天產生的數噸垃圾幾乎全部未經處理隨意堆放,古鎮的大量土地被垃圾侵占,污水橫流,甚至威脅到下游城鎮的飲水安全。
一個收益不錯的魚塘,幾個月后成了垃圾場,因為“倒垃圾比養魚更賺錢”;一片濕地被填埋、整平,直至開發;一個垃圾場所處的位置2005年前還是一片水田?!斑@些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就什么都不顧了?!蓖蹙昧颊f,在追蹤垃圾場的時候,他痛心地看到了很多美好事物的消失。

探訪非法垃圾場:租地-回收-分揀-填埋的灰色產業鏈
一輛微型面包車,是35歲的攝影師王久良追蹤垃圾場的“座駕”。在王久良的帶領下,“中國網事”記者找到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的兩處非法垃圾填埋場。
進村不到2公里,一股濃烈的臭味就撲鼻而來?!斑@里是一家養豬場,從城里回收泔水,撈出能用做豬食的部分,其余的就送到前面的垃圾場。”王久良指著一大片平房對“中國網事”記者說,在垃圾產業鏈里,“泔水豬”既是消納大量餐廚垃圾的重要方式,也是垃圾實現“變廢為寶”的重要環節。
穿過養豬場附近的一片樹林,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垃圾場進入“中國網事”記者的視線:垃圾場的南西北三面是樹林,東面的耕地高出垃圾場大約10米。“非法垃圾填埋場往往都會選擇在四面有屏障的地方。”
在北京夏季的滾滾熱浪中,垃圾產生的腐敗味道幾乎讓人窒息,密集的蒼蠅瞬間將所有進入的人包圍?!斑@里還不是最臭的,有些垃圾場的味道比這還難聞?!?br />
“中國網事”記者看到,垃圾場上堆滿了裝著垃圾的塑料袋和混凝土塊,在垃圾場的一角還有很明顯的焚燒痕跡?!斑@些垃圾場不定期有人過來焚燒,焚燒完后再用推土機推到旁邊的池塘里。”王久良說,“光是我們腳下的垃圾就有五六米厚。”
垃圾場的北面還連著一片池塘?!拔覔倪@些垃圾會對地下水產生污染,西面不遠就是溫榆河?!蓖蹙昧紤n心忡忡地說。
距離這里不到2公里的另一處非法垃圾填埋場則已發生了讓人欣喜的變化。雖然垃圾場周圍的樹木上依然掛著各種塑料袋,但垃圾場大部分已經被沙土掩埋,只有零星新傾倒的垃圾,也沒有第一處垃圾場的腐臭味?!按蠹s一個月前,這里的垃圾就已經基本被掩埋了,希望新傾倒的垃圾不是死灰復燃。”
王久良介紹,這些非法垃圾處理場的經營者大多來自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他們將城區的垃圾回收,運至農村地區租來的土地上,將可以賣錢的廢品分揀出來后,剩余的大部分垃圾都留在原地填埋。“一個垃圾場填滿后,他們往往就‘轉戰’到其他地方,繼續著‘租地-回收-分揀-填埋’這一模式?!蓖蹙昧颊f,“與這些垃圾相比,最讓人痛心的是無良的人心?!?br />
中國城市,如何走出垃圾“圍城”困境?
“目前我國處理垃圾的政府資源中,95%是用于末端的處理,比如焚燒場和填埋場的建設,但是前端的廢棄、分類、回收、儲運、管理、再利用工作投入卻很少,這部分工作遠遠沒有到位?!敝猩酱髮W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岳經綸說。
“填埋對土地資源破壞太嚴重,相對而言,焚燒可以節省90%土地?!崩幚韺<彝蹙S平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焚燒并不是垃圾處理的上選,但對北京這樣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來說,焚燒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是相對優于填埋。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史博士毛達建議,垃圾處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走綜合處理的路線。“同時,政府部門應改變目前對垃圾處理前端資源分配少的現狀,在垃圾分類上面下大工夫,投入資源?!?br />
雖然北京早在多年前便試點推行垃圾分類,但實際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哪個顏色的垃圾箱對應哪一類垃圾沒標明”“用了分類的垃圾箱,可是垃圾車一來還是倒在一起”“找不到扔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不少網民“曬”出了自己想支持環保、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時遇到的尷尬局面。
“上策是不產生垃圾或者少產生垃圾;中策是把垃圾轉化為資源;下策是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爭取100%的無害化處理率?!卑l帖的網民“安徒生在此”建議。

此外,專家建議,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就應將垃圾的回收與處理納入統籌規劃的范圍,全局考慮垃圾處理問題。
“大家一起創造中國會越來越好的環境吧。當大家一起的時候,總會有些奇跡力量的?!本W友“聽見起航”的話,代表了網民的心聲。
- 上一篇:如果食物回收率能達到10%至25%,那么約_香港食品報廢銷毀_有800萬至2000萬的人能被養活。 2022/3/25
- 下一篇:面對著每年巨大的廢舊鉛酸電池產出量,怎么_香港廢舊鉛酸電池處理_就收不上來呢? 2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