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從世界各地接收大量廢塑料,中國塑料廢物禁令后國際塑料回收市場怎樣了?
多年來,中國從世界各地接收大量廢塑料,將其中的大部分加工成更高質量的材料,供制造商使用。但在2018年初,中國為保護當地的環境和空氣質量,關閉了幾乎所有外國塑料垃圾以及其他可回收材料的大門,以使發達國家難以找到地方發送垃圾。根據綠色和平與環境非政府組織全球焚化爐替代品聯盟(Greenpeace and Environmental NGO Global Alliance for Firemor Alternatives)的一份新報告所引用的數據,中國大陸的塑料垃圾進口量已從2016年的每月60萬噸下降到2018年的每月約3萬噸。
從吞沒東南亞小社區的骯臟包裝到美國到澳大利亞的工廠里堆積如山的垃圾。“這就像地震一樣,”布魯塞爾工業集團國際回收局局長Arnaud Brunet告訴法新社。“中國是最大的可回收物品市場。它給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 塑料被大量重新定向到東南亞,中國的回收商已經集體轉移到東南亞。由于大量講中文的少數民族,馬來西亞是中國回收商的首選尋求搬遷地,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塑料進口量從2016年的水平增加了兩倍,達到87萬噸。
在距離吉隆坡不遠的Jenjarom小鎮,塑料加工廠突然大量出現,日夜抽出有毒煙霧。大量的塑料垃圾被傾倒在露天,垃圾堆成了垃圾堆,回收者們在努力應對來自德國、美國和巴西的食品和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的包裝涌入。居民們很快就注意到了鎮上刺鼻的臭味,這種臭味在塑料加工過程中很常見。其中一些煙霧也來自于塑料垃圾的焚燒,因為塑料垃圾的質量太低,無法回收。“人們被有毒氣體襲擊,晚上把他們吵醒。許多人咳嗽得厲害,”當地居民帕雷彭告訴法新社。“我無法入睡,我無法休息,我總覺得疲憊不堪,”47歲的他補充說。
Pua和其他社區成員開始調查,并在2018年中期找到了大約40個疑似加工廠,其中許多似乎是秘密經營,沒有適當的許可證。最初向當局提出的申訴毫無進展,但仍在繼續施壓,最終政府采取了行動。當局開始關閉Jenjarom的非法工廠,并宣布全國范圍內暫時凍結塑料進口許可證。33家工廠被關閉,盡管活動家們相信許多工廠已經悄悄地遷往國內其他地方。居民說空氣質量已經改善了,但一些塑料垃圾場仍然存在。
在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許多收集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品的人都爭先恐后地尋找新的地方。由于回收商在家中進行加工,他們面臨更高的成本,并且在某些情況下由于廢料堆積過快而將其送到垃圾填埋場。澳大利亞工業體廢物管理和資源回收協會主席Garth Lamb說:“12個月過去了,我們仍然感覺到了影響,但我們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更快地適應新的環境,例如一些在澳大利亞南部阿德萊德收集可回收材料的地方政府運營的中心。這些中心過去幾乎把塑料、紙張和玻璃等所有東西都寄到中國,但現在80%的貨物都是由當地公司加工的,其余大部分運往印度。
阿德萊德北部廢物管理局(NorthernAdelaide Waste Management Authority)首席執行官亞當?福克納(Adam Faulkner)對法新社表示:“我們行動迅速,著眼于國內市場。” 他補充說:“我們發現,通過支持當地制造商,我們能夠回到中國之前的禁令價格。”
出路:少消費,少生產
隨著公司轉移到東南亞,曾經熙熙攘攘的回收中心被廢棄。去年,非政府環保組織中國零廢物聯盟(ChinaZero Waste Alliance)創始人陳立文(音譯)訪問了南部的杏壇鎮,他發現曾經蓬勃發展的回收行業已經消失。她告訴法新社說:“塑料回收站不見了,工廠門上貼著‘出租’的牌子,甚至招聘的牌子都要求有經驗的回收站搬到越南去。”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受中國禁令影響的東南亞國家以及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受到重創 后,已采取措施限制廢塑料進口,但廢物又被重新定向到沒有任何限制的其他國家,如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據估計,只有百分之九的塑料被回收利用,運動人士說,解決塑料廢料危機的唯一長期解決辦法是讓公司減少生產,讓消費者減少使用。綠色和平組織的活動家凱特·林說:“唯一解決塑料污染的辦法就是減少塑料的生產。
- 上一篇:什么是保稅物流中心和保稅港區?二者有何不同? 2020/9/20
- 下一篇:廢品回收怎么收?如何才能賺到更多錢? 20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