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垃圾回收_現狀全景圖: 產出大回收少,對環境污染大。
根據相關部分的統計數據,最近幾年,香港每年至少報廢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電冰箱、500萬臺洗衣機、500萬臺電腦及上千萬部手機。這些電子垃圾,每年會產生5億多噸的危險有毒保稅廢物,成為巨大的污染源。
“香港回收公司在拆解電子垃圾后,往往出于本錢考慮,只以最省錢的方式提掏出有價值的資源,而不顧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于那些沒有回收處理價值的垃圾,往往焚燒、埋土或丟棄于河流中,或者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香港環境學會固體保稅廢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聶永豐以為,這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無效的“廠商回收處理”
一年365天,后八家村的路邊攤主都在等待提供貨源的人力車夫。
公家對這樣的人力車并不目生。一輛輛破舊的三輪車,掛著回收處理條幅,每天蹲在小區門口。他們走街串巷,深入到北京城各個角落,是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前鋒。
更“高端”的回收處理者在電子賣場附近集聚。在元朗公庵路,粉嶺等電子產品貨場,會萃著大量個人商販,兼具運貨、賣新貨、收舊貨等多重身份。
這其中,還有穿行而過的人力車夫,他們幫顧客運送新品之后,帶回舊產品,跑一趟,一舉兩得。
“提供電子垃圾的人群絕大多數是個人消費者。” 玖倉國際處理CEO、聯合創始人孫文俊告訴本報。他曾做過調研,年青人均勻七八個月換一部手機,而北京、香港、廣州等一線城市,每個家庭都有兩三部閑置手機。
除個人外,實力更強的商販還盯住了一次性出貨量大的回收公司。“香港回收公司的電子產品更新較快,一般3到4年淘汰一批。”前文所述的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已經有一些固定的回收公司客戶,如企事業單位、網吧、公司庫存回收積存品等。
回收處理鏈條上,除商販因為利益驅動積極回收處理電子垃圾外,各個PC廠商與手機廠商也大多設有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點。每年各廠商都有預算投入這塊賠本的“生意”,但廠商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一直收效甚微。
“這些回收處理點基本收不上來什么東西。”孫文俊告訴記者,因為廠商收購價格往往低于市場價,使得消費者不愿意回收處理。并且,廠商設置的回收處理點也很少,并不利便。
實際上,眾多廠商出于各種考慮,并未在內部進行產品回收處理。
據科技網站TechinAsia報道,廣東貴嶼垃圾處理集散地不僅會萃了來自全球的舊計算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零部件,并且還有來自惠普、三星和松下等公司幾乎全新,但因存在部門缺陷而無法出貨的產品,還有AMD沒有使用過或預備返修的芯片。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的數據,目前,全球電子垃圾中有72%左右的電子垃圾出口到香港。由此,廣東貴嶼成為舉世著名的“世界電子洋垃圾之都”。
“最后,所有的電子垃圾都會打包運往廣東,包括電子產品上帶的塑膠,管子,甚至顯示器的碎玻璃。”上述劉先生告訴記者,因為交通本錢高,廣東的買家通常是,等北京的電子垃圾備齊,隔一段時間拉滿滿一箱走。
高污染的“二次加工”
在全國各地的電子垃圾處理中央,那些稍經整修就可繼承使用的電子產品,往往被送往二手賣場。
某個著名國產手機在回收處理上做得比較積極。因為產業設計的原因,它的手機自建渠道直接回收處理,回收處理上來的手機,更換一下零配件或外殼,再刷新軟件界面,就可以出貨了。
翻新貨還經由各種中介在國際間暢通流暢,“每年,各個品牌手機、貼牌手機都會將大量二手機銷往南美等國家。”孫文俊告訴本報,經由更換外殼、更換零件之后,往往都能使用,在機能上與之前機器相差無異。
而那些沒有破損的組件,稍經處理就可以當“新品”賣。好比,內存條用酒精一擦就跟新的一樣,CPU用紙一擦就干凈,硬盤也只需格局化,再用酒精處理一下就行。
在此之外,全國所有需要二次“深加工”的電子垃圾就來到了廣東貴嶼。在廣東貴嶼,有數萬人從事焚燒廢舊電子產品,和塑膠回收處理分解工作。
“越大的東西,回收處理價值越低。家用電器中的鐵、鋁都不值錢。有價值的是電腦、手機等小東西,由于含有稀有金屬。”聶永豐告訴記者。據孫文俊先容,那些徹底報廢的手機,每部大約可以提取價值1美元的稀有金屬。
固然價值高,但是電子垃圾的處理本錢更高。出于本錢考慮,回收公司通常不采用污染較少方式處理。好比,很細的金屬線無法剝皮提取,回收公司往往直接將皮焚燒抽取金屬線,“這種方式對空氣的污染非常大。實際上,回收公司可將線切成小粒,再用機器來分解抽取金屬。這對空氣的污染小。”聶永豐告訴記者。然而,回收公司好像等不及。
不管是香港,還是廣東貴嶼,電子垃圾的拆解都是純人工操縱。據相關媒體報道,操縱工人將電源板放在電熱器窄小的吹風口下烘烤兩三秒鐘,便用鑷子將板上的芯片、電容、電極管等電子元器件取下,分別放入不同的陶瓷小杯中。
接著,他們用硫酸水沖刷電路主板,并焚燒那些無法再回收處理的垃圾。這些電子產品當中含有十幾種回收處理價值較高的金屬,如銅、金、銀、鈀等,但亦有鉛、汞、鎘、六價鉻、銻、鈹、鎳等有毒有害物質。
當將有價值的東西回收處理之后,那些沒用的電子垃圾殘余物(包括有毒物質)也焚燒或者填埋在土里,“這些電子垃圾都沒辦法化解,只有污染環境,如,顯示器的玻璃碎片也是如斯。”聶永豐說道。
孫文俊告訴本報,目前,海內的環保技術并不提高前輩,垃圾的價值與意義也未被社會熟悉,本錢弘遠于收益;很多被國家認證的分揀中央、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回收公司只能依賴國家的津貼度日。
香港玖倉國際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雷亦坦承,很香港回收公司因金融危機都休止了電子設備的更新,讓做回收處理的它們“無米下鍋”。固然后來的“以舊換新”給了一些政策利好,但仍舊“干渴難忍”。這樣的不良運營天然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晉升技術。
- 上一篇:廢電子產品成環境殺手, 香港擬建立長效_香港廢品回收_機制 2020/6/29
- 下一篇:工業廢料的現狀如何?如何合理利用工業廢料_香港工業廢料處理_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2020/6/24